孩子在戴上助聽器數年之後,決定開電子耳的考量與之後的效果
手術之前的考量與時間點
重度/極重度的孩子只戴助聽器,學習需要花比較多心力,而電子耳是用電流去刺激聽神經,所以只要調頻調得好,會讓孩子聽得比較輕鬆,相對的,家長也會覺得好像教起來輕鬆些。
只是,要不要幫孩子開電子耳?什麼時間點開?這些都取決於孩子對聲音的反應,簡單的原則是”目前助聽器的功能是否足夠讓孩子學習語言”,如果可以撐,我是贊成撐久一點再開電子耳,以享受更新的科技產品,如果撐不了,家長也覺得教得很無力,那就趕緊幫孩子做開刀的準備吧~
一般來說,醫生會建議戴上助聽器至少半年再評估成效,而小米奇會一直到3歲9個月才開電子耳,也是因為我們覺得當時助聽器是夠用的(大多是家裡安靜環境,我全職幫他輸入語言,他的發展也與常童一致),會開電子耳是希望他進幼稚園之後,希望在團體中讓他聽得輕鬆有自信些。
小米奇開電子耳後講話的語調還蠻正常(不會平平的),有聽力師告訴我是因為有助聽器的經驗,所以我想這也是優勢之一,不過老實說,戴助聽器時期的聽能語言訓練,比起開電子耳後還要辛苦很多!我感覺主要差在對聲音的”敏銳度”以及”距離”,電子耳讓他聽得輕鬆了。
不用擔心大一點才開電子耳要重新適應的問題,小米奇電子耳開頻後大概2個月左右就轉換差不多了,接著滿4歲開始上構音矯正,很快的高頻音也發得出來(以前也是用替代音),還講得不錯呢!
此外,大一點開電子耳有個好處,孩子在認知及表達能力皆足夠,可以回饋給聽力師更準確的聽感受,讓聽力師可以給他最適合的調頻(小小孩不會表達,通常就是由程式給予電流值並讓聽力師觀察孩子的反應來設定) 。
如果孩子還小,先有開刀的心理準備是ok的,但也努力在開刀前幫他輸入語言,一邊看孩子的狀況再決定開刀時機,說不定這段時期助聽器有革命性的技術演進,可以一直撐下去呀,或是電子耳又出了新一代的技術,讓妳有更多選擇。(電子耳大概二~三年會有一個新世代機種,所以才說如果能等待,越晚開則可以享受新技術,有機會可以問問已經開五,六年左右的電子耳朋友,一定都會羨慕現在的新機子^^)
而助聽器的技術進步得更快,像是Naida新款Naida S 因為晶片速度現在已經可以處理10000頻的聲音,噪音抑制,立體聚焦,方向性麥克風等這些電子耳的技術根本還沒跟上呢!
如果孩子已經四、五歲,也許是可以開始幫孩子考量電子耳,因為在入小學之前健全他的能力我覺得是很重要的,重點是他能有自信與人溝通無礙,能自主學習,不必事事要靠媽媽複習,這樣將來入小學才不會太辛苦~~^^
開電子耳之後的效果
小米奇還沒開電子耳之前,在戶外走路我必須要彎腰靠近他的優耳他才能聽得清楚,因此通常我都會戴FM跟他講話,在家裡安靜環境也是ok的,不過距離遠一點也是不行~我想這是助聽器本身的限制就是如此。
開了電子耳之後,我們第一個感覺不同就是:可聽的距離拉長了,我印象很深刻是開頻一個月,在39元賣場的走道,距離約5公尺請他拿OO給我,可以正確無誤聽取,那種感覺是以前戴助聽器所期盼但做不到的事,所以就知道我有多雀躍了!
在噪音環境方面,電子耳還是沒辦法克服的,但因為電子耳的收音似乎較好,所以整體來說,在噪音環境下的聽辯能力,電子耳是比助聽器來得強些。現在在戶外走路,我走在他電子耳那側,不必彎腰是可以對話的,在公園遠距離呼喊他回來,他也可以馬上反應~但如果整個環境是相當吵雜(太多人聲或背景噪音),那還是得靠近電子耳才行~
我覺得開了電子耳對他最大的幫助是,因為聽的比較輕鬆了,所以在矯正發音上面變得輕鬆許多,相對口語清晰度提昇很快,現在他的語調及清晰度聽起來都與一般孩子相當,因此在學校與同儕相處,或是與陌生人對話都比之前來得有自信,很喜歡跟別人聊天,這些在之前戴助聽器時,會因為擔心別人聽不懂(以及自己也聽不太懂別人說話),與人溝通會退縮,經常要我當中間的翻譯…實在差別很多~~
此外,之前聽CD或錄音帶,助聽器實在不行,現在他聽CD如果是熟悉的歌曲,放另一個"沒聽過的"版本,也可以自己聽出來,讓我很驚訝他的程度跟以前實在差太多了~~
不過說實在的,有了電子耳之後,助聽器那邊就退化了,現在如果不戴電子耳,只戴助聽器只能聽懂很簡單的句子(唉,他三歲半前的語言能力可是用這隻耳朵在學習的耶~~),雖然他現在變成依賴電子耳,不過我們測試過在四聲調的辨識上,雙耳配戴是優於單獨戴電子耳。
所以現在助聽器對小米奇來說,就是扮演輔助的角色,不過我知道有媽咪為了讓孩子助聽器那邊不要退化,晚上睡前會讓他只用助聽器(搭配FM)聽CD故事,因為孩子開了電子耳,本來就會轉為依賴電子耳,助聽器那邊沒有持續訓練當然他就沒有以前的能力。
雖然電子耳帶給孩子比較輕鬆的聽取能力,不過還是建議要雙耳配戴(電子耳+助聽器),除了聲音平衡之外,主要還是要繼續去刺激聽神經,現在保有一隻耳朵等待將來的新科技,不論是長大後另一耳再植入更新科技的電子耳,或是說不定有那麼一天,生物科技的進步讓孩子有機會重建聽覺絨毛細胞,恢復聽知覺~~科技日新月異,是可以期待的^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