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者 鄭雅萍主題 : 關於『學齡前』聽損兒語言復健『作息時間』的問題
FB上聽損兒關懷園地成立一年了,看得出來,很多資深家長們跟我一樣都是放牛吃草的態度,退居孩子的背後,孩子遇到問題,再解決問題。
同時我也觀察到,現在的新手家長,比起我們以前的環境,看到話說的很好的小朋友比以前多多了,所以即使教學上遇到黑暗期,大部分也較有信心撐過去。
以前阿樂的語言復健老師葉老師老是說,我們這些六年級的家長都是草莓族,以前沒有電子耳的年代,她教室裡頭極重度的孩子各個都是表現出色,我們這代的家長都做不到以前家長努力的一半。
而我現在竟然也有像葉老師當年的感概一樣,覺得現在的家長往往想要找有效方法,到處上課,希望孩子能有各方面的吸收和學習,殊不知,『孩子語言的成功關鍵在於輸入者重複的次數與付出時間。』要多少的時間才夠,葉老師以她30幾年的經驗告訴大家,每天至少要有六小時一周至少六天,這樣刻意輸入語言的時間。
意思就是說平常沒有刻意輸入的時間不計算在內。這樣一定會成就一個不只語言上突破聽損的障礙,也兼顧了家庭教育的功能,讓小孩不只克服聽力的困難,也提早有系統的給小孩學習的方法包括認字看書、寫日記、數學觀念、幫媽媽煮飯、作家事、讀報紙,甚至還要求孩子練習講笑話增進社交能力等等….老師都規劃了。
阿樂從發現聽損就是極重度的聽力2歲開始配戴助聽器在葉老師的教室上課,一直到6歲開電子耳,7歲畢業我們依照老師安排的教材上課,老師要求母親要全職投入,因為這樣能保證成功。
但是帶小孩已經是一個挑戰了,還要每天跟她耗六個小時的上課,對我實在困難,嚴格算起來,我大概平均每天刻意輸入上課的時間是,上午2小時,下午2小時,晚上1~ 2小時,一周四天這樣的規律,因為周間有一天會出門上課和逛街增加生活體驗,週休二日要休息,這樣的時間勉強能完成老師交代功課的六成,葉老師也為了我們這批不長進的六年級媽媽降低了對功課的標準,好讓我們能持續的努力下去。
基金會系統出來的孩子,有的表現超級優秀,我發現那是因為他們爸爸或媽媽除了給基金會的教材外,還自己另外補充了很多額外的東西。像小米奇媽媽就是非常用功的媽媽。
我也經常以阿樂的表現感到驕傲,不過我算是懶惰的媽媽,所以找了個嚴格的老師督促自己,如果你不是勤勞的媽媽,又沒有遇到嚴格的老師,希望您看到文章後,也可以多多在FB上發問,讓大家一起來幫助您的孩子除了老師的方法,很多家長也有很多寶貴的經驗,不要蹉跎了孩子的最佳黃金語言學習的六年呀~!
|